在福州市国德康养中心,93岁的郑宗平爷爷正用笔记本电脑敲击着键盘,将晚年生活的点滴感悟化作诗行。这位曾为铁道兵部队和福建省建设事业奉献半生的工程师,也是出版过多部著作的离休干部,以严谨的眼光审视着晚年居所,更用两次入住国德的亲身经历,为寻求高品质养老点亮明灯。
初入国德,心悦康复
2023 年初,刚从福建省立医院肺炎抢救中脱险的郑爷爷,连筷子都握不住,牙龈萎缩得难以咀嚼。转入国德老年医院时,他在这里开始了最基础的康复训练:按摩、走路、爬台阶…… 医护人员的耐心陪伴,让他从生活不能自理,慢慢恢复到能自主行动。康复后转入国德康养中心3号楼的三人间,虽因不习惯合住短暂离开,却在对比中更懂国德的好。
离开国德的日子里,郑爷爷也曾尝试过其他养老机构。那家养老院视野开阔,白天阳光充沛,夜晚能俯瞰楼栋灯火,但生活配套的缺失却让高龄的他倍感不便 ——理发需每月排队等候,输液治疗还得辗转外部医院,更让他牵挂的是,女儿每次探视都要耗费两小时车程。"那边没有医院、没有理发店,女儿离得又远,生活太不方便了。" 郑爷爷感慨道。
几番比较,国德的优势愈发让他心动。一是配套“全”:医院、餐厅、理发店、便利店一应俱全,“一条龙服务”让生活没了后顾之忧;二是距离“近”:国德养老总院离女儿家近,女儿前来探望不必再耗费大量时间在路上奔波。
翘首期盼,再回国德
2024年10月,他特意来到国德,还送来自己出版的书,只为能等一个单间的空缺。2025年6月,得知有空房的他,立刻带着电脑、冰箱、洗衣机等生活用品搬了回来,这一次,是"定下来"的决心。
在入住国德养老一个月后,郑爷爷写下了一篇《国德老人院》,字字都是亲身体验。在他看来,这里的 "好",藏在每一处贴心设计里。
郑爷爷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国德的环境:“楼虽不高,八层就成;花草树木丛,四季花卉青”。院内绿树成荫,像“大兴安岭”一般生机勃勃,西侧还有流水小溪潺潺相伴;供轮椅漫步的木质长廊能遮阳避雨,清晨的阳光与夜间的灯火交织,勾勒出最安逸的画面。
医养周全,乐享养老
生活配套更是让他满意。餐厅里,鸡蛋、骨汤、肉丸每日换着花样供应;理发店随到随理,再不用为排队误了饭点;便利店、水果店、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生活不用将就。”郑爷爷说道。
此外,在郑爷爷看来,国德的护理既专业又贴心。护理员认真负责,不仅按点巡查护理、关注老人状况,还把房间打扫得干净整洁,开水也会按时送到房间、及时更换。护理员总以“爷爷”“奶奶”相称,身体不舒服时,连洗澡都会有人陪同以防意外,细致得让人安心。
院领导的关怀同样暖心。哪怕只是偶感不适,护理员都会第一时间反馈给上级领导和家人,院长更会亲自到房间慰问关怀。每月的生日会、迎新会、膳食征求会…… 一场场活动里藏着对老人的用心。这份实实在在的重视,让人打心底里觉得踏实。
国德更是滋养精神的沃土。郑爷爷带着电脑入住,笔耕不辍,而这里也为所有心怀热爱的长者搭建了广阔舞台:挥毫泼墨的书画天地、旋律悠扬的合唱课堂、巧手翻飞的手工坊,更有 “国德币” 奖励机制,让积极参与的热情持续升温。这些丰富选择,让长者的智慧与热情都能找到安放之处。
"不返回国外,晚年住此已定!"郑爷爷在诗作中这样写道。这句"晚年住此已定",藏着郑爷爷对养老的终极期待:不是豪华的房间,而是触手可及的方便;不是客套的关怀,而是实实在在的周全;不是孤独的等待,而是有滋有味的生活。国德用医养结合的底气、配套齐全的贴心、丰富多彩的温暖,让"养老"变成"享老"。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