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帮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更便捷
安养帮小程序
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更多服务
安养帮服务号
咨询养老顾问
400-6060-215

如何帮助长辈安全乘坐轮椅?

对于不服老,不肯坐轮椅的长辈,应耐心解释。

选择轮椅

建议为以下几类长辈配置轮椅:

•脑中风,站立虽无问题,但平衡功能受损,抬起脚走路易跌倒,为避免跌倒骨折、头部外伤等伤害。

•虽能行走,但因关节疼痛、偏瘫走不远。

•身体耗弱,走起路来非常吃力,气喘嘘嘘。

选择为长辈及其家属推荐适合长辈自身状况的轮椅,遵守轮椅选择的各项标准。

首先需选择配置手动轮椅,或是电动轮椅。手动轮椅,轮椅价格便宜、重量较轻,有些功能性手动轮椅。

如果长辈自己不能操纵轮椅,可选用简单的轮椅,由照护人员帮助推动。上肢基本正常的长辈,如有下肢截肢、低位截瘫等,可选用普通轮椅中有手轮的充气轮胎轮椅。上肢有力,但手指麻痹者,可选用手轮上装有抓手的轮椅。

选择轮椅时,若长辈的脚够不着地、扶手过高、座位轮椅宽度太窄或太宽,这样的轮椅不能使用。

测量坐下时臀部的宽度,坐下后两边应各有2.5-5cm的空隙。座位太窄,上下轮椅比较困难,臀部及大腿会受到压迫;座位太宽则不易坐稳,操纵不方便,下肢易疲劳,而且进出门可能存在困难。

靠后坐好后,膝关节背面距座位前缘应有5-7.5cm的距离。若座位太短,体重将主要落在坐骨上,易造成轮椅局部受压过多;若座位太长,会压迫部窝部,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并易刺激该部皮肤。

靠背上缘约在与腋下10cm齐平的部位,脚板距地面轮椅5cm为宜。座位太高,轮椅不能入桌旁;座位太低则坐骨承受重量过大。

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的长辈,可选用踩踏式轮椅,从而轮椅有更多机会锻炼身体机能。

操作基础

帮助长辈换乘前,照护人员可事先活动身体,做好准备。

护理员协助长辈使用轮椅时应注意:

•态度认真,动作轻稳。

•保证长辈安全,保持长辈身体舒适体位。

•注意随时观察长辈病情变化。

•保持各种治疗措施安全、畅通。

轮椅换乘,原则上是一个人进行操作,但为了确保安全,根据需要可请其他照护人员协助完成。两个人以上共同协助长辈换轮椅时,要先确认操作顺序,然后边喊口号,一边操作。

有的长辈自己能换乘轮椅,但为了安全起见,同时让长辈放心,换乘时照护人员应接触其身体的一部分。

使用轮椅前,先了解长辈的身体状况,如功能障碍的部位、身高、体重及状态等,确认换乘的方法。

注意确认换乘时能利用的辅助用具,使用时应征得长辈及其家属的同意。同时,注意确认辅助用具的高度和位置,确保换乘时的距离最短。

每次让长辈乘坐轮椅前,应向长辈及其家属说明该轮椅的基础构造及使用方法,并让其实际操作。

每次让长辈乘坐轮椅前,确认轮椅车闻是否完好,轮操作胎是否充满气,手握柄、靠背、脚踏板等能否正常开闭等,并确认能否正常前进、拐弯及有无异常声音等。若轮椅故障因及时通知长辈。

对于偏瘫的长辈,换乘时注意旋转患侧,即用健侧进行换乘,根据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

照护人员一只手将长辈的胳膊肘拉到自己身边,另一只手扶着长辈的腋下,胳膊肘轻轻弯曲,这样有利于减轻照护人员的腰部负担。

长辈每次乘坐轮椅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隔30分钟左右,亲属或护理员要协助长辈站立,或是适当变换下坐姿,避免臀部长时间受压造成压疮。

长辈乘坐轮椅时,若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姿势,背部、臀部会感到不适,因此要经常更换体位。

床至轮椅

坐轮椅前:

•轮椅靠近长辈身体健侧,与床呈30-40°角,固定轮椅

•扶助长辈坐起在床沿,健侧手臂扶在照护人员的肩上(或两手在颈后交叉相握)。

坐轮椅时:

•照护人员右腿伸到长辈两腿之间、抵住患侧膝部。

•照护人员两手环抱长辈腰部(或提起腰带)、夹紧并靠近。

•叮嘱长辈身体前倾靠于照护人员肩部,以照护人员身体为轴转动、顺势平稳移到轮椅(椅子)上。

坐轮椅后:

长辈手扶轮椅扶手(位置正确),照护人员绕到轮椅后方,两臂自长辈两肋下伸入,将长辈身体后移坐满轮椅呈坐位。

•长辈的健侧靠近床边,轮椅与床呈30°角。

•锁上闸,长辈双脚落到地板上,脚踏板向上抬起。

•让长辈的臀部向前移动。为防止长辈患侧膝关节受伤,照护人员可用自己的膝关节抵住长辈患侧膝关节。

•长辈用健侧手握住轮椅扶手,身体向前倾,照护抱住长辈的腰将其拉。

•长辈用健侧手握住床挡,保持身体平衡。站好后臀部转到床前,让长辈膝盖弯曲坐在床上。

轮椅至马桶

轮椅和马桶呈30°角,健侧靠近马桶的位置坐好,把脚放在地上,脚踏板向上抬起。

让长辈身体前倾,为防止患肢膝关节受伤伤,照护理员可用自己的膝盖顶住长辈的膝盖加以保护。

长辈用健侧的手扶住轮椅的扶手,身体前倾,照护人员抱起长辈腰部,身体向后用力倾斜。长辈用健侧的手扶住马桶的扶手,以保持平衡。

长辈健侧的手扶住照护人员肩膀,立起身体,再转至马桶方向,慢慢地坐在马桶上。

轮椅至汽车

轮椅和汽车大致呈30°角,轮椅的闸锁住,长辈把脚放在地上,脚踏板向上抬起。

长辈腰部向照护人员方向移动,护理员的头从长辈靠近车侧的腋下伸入。护理员两手握住长辈身上的皮带,抱起长辈的上半身,移向车门。

为防止患肢膝关节受伤,护理员让长辈身体前倾,以腰为支点,搂住长辈腰部。

护理员转身,将长辈腰部向汽车的座位上移动,慢慢地将长辈放在座位上。长辈的头趴在

护理员的肩膀上,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调整好身体。

护理员将长辈的上身靠在座位靠背上,两只脚缓缓放在车内。

轮椅使用

在展开轮椅后,先用手压一压,使坐垫柔软舒适、千燥清爽。

使用轮椅前,尤其是外出前,观观察长辈的健康状况。而且,换乘很容易产生疲劳,要确认长辈状态,适当休息后再做下一个动作。

长辈如有下肢浮肿、溃疡或关节疼痛,坐上轮椅后,可将脚踏板抬起,垫以软枕。

长辈无法自理的,坐上轮椅后,要注意长辈双手尽量不要放置在扶手上,避免出现双手下滑,卡到轮子的情况,可以将其自然放置于身前。

推轮椅外出前,确保事先整理好室内及走廊的物品,使通道畅通,确保轮椅移动的空间。尤其是换乘扶起长辈时,看不见脚下,若有物品阻碍可能被绊倒。

推轮椅外出前,确保长辈穿着合适的衣物、鞋袜,并携带好外出所需的物品。比如,天气凉时需要带上薄毛毯,外出后根据需要将薄毛毯放在长辈腿上保暖。

在搀扶长辈或抱起长辈坐到轮椅上时,要记住让长辈平稳放好双手,并系好安全带,以防行动不便的长辈就势滑倒。

长辈坐上轮椅后,护理员一定要将长辈的身体放稳,让其背部靠着轮椅靠背,以深坐的姿势行进。

长辈坐上轮椅后,推前先检查长辈手脚是否放好。

上下轮椅时,必须锁住轮椅的车闸。

等长辈坐好以后,才能松开制车装置,平稳行进;而且,在长辈坐上轮椅之前,一定要先将脚踏取下,以免腿脚不便的长辈碰到脚踏移动轮椅,要等到长辈坐稳,才能将脚踏放置于长辈脚下。

上下轮椅时,必须抬起轮椅的脚踏板,撤下架腿布。

把长辈的双脚放置到脚踏板后,护理员应双手绕过长辈的脚把拦脚布系在双脚后,大概是在小腿的位置。

架脚布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在长辈下轮椅前,将其拆卸,放置在椅背后的袋子里。不得把架脚布固定或者缝死在脚架上,因为当护理员帮助长辈转移时,长辈的腿如果踏入轮椅空隙处,架脚布显得碍事,而且长辈自行上下的,很容易因为触碰架脚布而导致轮椅后滑。

坐好后,放下脚踏板,然后把脚放在恰当位置。

轮椅行进时,护理员站在轮椅后面,双手握紧把手。注意前后左右,一边观察长辈,一边看路,慢慢推行。

上坡时,护理员身体前倾,一步一步地用力往上推。

下缓坡时,护理员脸朝前,边观察长辈的状态边下坡。若长辈平衡不好,可向上抬起前轮,注意技术和力量的使用。

下陡坡时,护理员脸朝后(轮椅倒行),要一边支撑轮椅一边下坡。倒推法,先将轮椅前轮调转方向,护理员站在后方,以八字步平稳站好,再慢慢后退。

下坡尽可能采用轮椅倒行的方式。在推长辈下坡的时采取直推法,容易造成长辈下滑。

上下坡道或台阶时,要注意确认长辈的姿势,防范下滑的危险。

上下台阶或路不平时,应将小车轮向上抬起,并告诉长辈,让长辈手抓住扶手,后背靠住轮椅的靠背。注意如果前轮着地将使方向不定,若被东西突然卡住,长辈有向前倒的危险。

若看不清路面状况,不要要贸然前行,否则容易发生危险。

过沟坎时,为避免小车轮陷进沟内,到沟边时将小车轮上抬,越过沟后缓慢、平稳地放下小车轮,同时护理员用力抬手柄,避免后车轮陷进沟里。

推轮椅经过门槛、异物及障碍物时,不要直接用力向前推进,这样容易造成长辈不适、震荡以及受到惊吓。实际上,轮椅的座位下方有一根杠杆,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只需用右脚踩住杠杆位置,前轮就可以轻轻翘起,待前轮过后再轻推后轮,就可以平稳过去。

推轮椅上车时,让长辈脸向前,护理员将小车轮上抬,只用大车轮推进。上车后小车轮落地,车闸锁上。

轮椅下车时,护理员进入车厢后将长辈的脸转向车头方向,向上抬起小车轮,使用大车轮后退出车厢。

上电梯时,原则上轮椅向后,抬起小车轮,拉入电梯,进入电后上车闸。

下电梯时,同样轮椅向后,拍起小车轮,拉出电梯。

上下电梯受空间限制必须向前推轮椅时,应注意防止小车轮掉入缝中。

乘坐轮椅时,原则上不使用自动扶梯。如果没有直梯,可使用楼梯,采用四人操作的方法。

帮长辈轮椅行停时,要选择平坦的地方并将刹车锁好,要防止轮椅自滑。

注意安全带的放置,如果解开安全带后随意地放置在轮椅座椅前、坐垫上,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坐坏安全扣、安全扣夹到轮里的情况。每次解开安全带之后,一定要

注意将其顺势放在椅背后方。

使用轮椅过程中,要注意与长辈交流事先向长辈说明前进方向、注意事项等。

使用轮椅过程中,要力求平稳移动,避免突然加速、减速和改变方向,避免车体大的震荡,防止长辈发生意外。

※本文由养老行业从业十年的安养帮编辑为您整理自互联网。图片来自“普亲养老”。如果您有更好的内容欢迎投稿。

“安养指南”旨在传递科学的养老理念,为需要的长辈及家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文章均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全部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 还没有安养帮账号,立即注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