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帮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更便捷
安养帮小程序
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更多服务
安养帮服务号
咨询养老顾问
400-6060-215

老人在养老院跌倒致残 养老院被判赔偿103万

老人在养老院摔倒致残,观音堂养老院被判赔偿103万。在类似案件中,63%的养老机构认为自己不应承担责任,90%的家属认为老人自身不存在过错,双方各执一词,争议较大。

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安观音堂养老院一位老人王红(化名)在如厕时摔倒,造成弥漫性轴索损伤、创伤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伤病。法院鉴定后认定王红为植物状态生存,伤残等级为一级。日前,法院终审判决该养老院赔偿老人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03余万元。

事件:入住一周摔伤家属索赔150万

2015年4月23日,王红前妻代表王红和观音堂养老院签订一年的《养老服务合同》。观音堂养老院对王红的身体状况评测后判定王红为全护理老人,每月收费3680元。同时签订了免责协议:在王红入住期间突发疾病、原发性疾病、病原性猝死或因自身肢体退化的原因发生其它的不良事故,与观音堂养老院无关,责任自负。

2015年4月30日,意外发生了。王红于如厕时摔倒,造成弥漫性轴索损伤、创伤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多处伤病。

2017年9月30日,王红的儿子将观音堂养老院告上法庭,索赔150多万元。法院经鉴定后认定,王红为植物状态生存,伤残等级为一级。

王红的亲友认为,观音堂养老院作为养老服务机构,其服务设施应该安全可靠,符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对入住老年人应该安排专人护理。王红如厕时摔伤,说明其服务设施、服务行为存在瑕疵。

而观音堂养老院则认为,王红入住时生活无法自理,观音堂养老院为其提供的是全护,但不是工作人员24小时陪护。老人本身有躁狂倾向,喜欢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其受伤是因自身患病所致。且室内设有呼叫器,王红如有需要可以通知工作人员,但事发时王红未使用呼叫器。观音堂有巡视制度,事发后也对王红尽到了及时救助的义务。

根据观音堂养老院提供证据证明,王红入住养老院之前患有脑部疾病。

判罚:养老院赔付103万元

一审法院朝阳区人民法院认为,王红在观音堂养老院入住期间,观音堂养老院对其负有全面看护的责任。观音堂养老院在履行看护责任时,未能尽到足够的关注义务,是王红摔伤的主要原因,养老院应对王红因此遭受的相应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王红因自身患有疾病,亦是此次事故发生的诱因,且相关疾病也会导致损害后结果的加重,王红亦应自行承担部分损失。

法院判定,观音堂养老院赔偿王红医疗费十三万元、护理费十万零五千元、医疗器具费四千元、住院伙食补助费五万元、交通费九千六百元、复印费一千二百元、残疾赔偿金七十万零八千元、精神损害抚慰金三万元。共计一百零三万零七千八百元。

一审宣判后,观音堂养老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审定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对于此次判罚,养老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很难承受这么重的判罚,养老院面临破产风险。”目前,观音堂养老院还在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进行申诉。

剖析:上述案例并非孤例

事实上,上述案件并非孤例。入住老人因遭遇人身伤害导致受伤甚至死亡,是养老服务合同纠纷中最为多发的案件类型之一。据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7年报告显示,近三年该院及辖区法院审结养老机构与入住老人间发生的纠纷案件共计14件,其中有7件出现了老人伤亡的情况。

在这些案件中,63%的养老机构认为自己不应承担责任,90%的家属认为老人自身不存在过错,双方各执一词,争议较大。

意外事故多发生在老人居住的房屋内,属于非公共空间,出于隐私考虑,养老机构不会、家属一般也不同意在房屋里安装摄像头,一旦发生意外,究竟是谁的责任,就更难以查清。老年人普遍还患有一种或者多种疾病,出现了事故,“多因一果”和“多因多果”的情况很多,难以界定养老院的护理行为与老年人受伤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责任比例也不好认定。

针对此类案件,北京二中院法官宋光曾表示:“老人入住养老院而出现纠纷,甚至是老人患病、受伤乃至死亡,均属于是一种侵权纠纷。从现在市民与养老院签订的合同上看,虽然都会在事先有一些约定,但想通过这样的约定分清楚所有的责任,基本是不可能的。”

宋法官还指出,按照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如今的中青年人步入老年阶段之后,“入住养老院”将成为很多人的必经之路。而目前高端养老院很少,其费用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承受的。现在的养老院大多数都是民办或民办公助。对于这些养老机构,一方面要进行保护,否则今后更是无人出资,无人敢于经营。养老院如果办不下去,或者今后形成“入院条件严苛,只要患有某种疾病就不收”的情况,影响的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但是在另一方面,也要敦促养老院规范各种制度,将每一项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并且做到有据可查。我们现在对这一类案件的审理,就得做到不枉不纵,让社会养老机构有一个更好的、也更安全的发展空间。”

→点击前往查看更多长辈权益及法律文章

※本文来源:养老产业服务平台如果您有更好的内容欢迎投稿。投稿联系微信:zhiziya1130,原创首发稿酬丰厚。

※“安养指南”旨在传递科学的养老理念,为需要的长辈及家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文章均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全部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 还没有安养帮账号,立即注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