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帮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更便捷
安养帮小程序
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更多服务
安养帮服务号
咨询养老顾问
400-6060-215

一般感冒、发烧不建议输液!来看输液的5个秘密

“赶时间,输液时候把滴速调快”、“输液好得快”、“输液可以疏通血管”、“输液可以补充营养”、“小朋友输液比吃药好”……这些都是误解!事实上,一般感冒、发烧是不需要输液的。

专家:石浩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医药师

微信图片_20190415093321.jpg

1,扎针疼是因为什么?

我通过静脉输入你的体内通常被称为“打点滴”or“吊盐水”有人特别害怕“吊盐水”因为怕疼!疼痛的话,除了个体差异之外,还可能由于护士姐姐/哥哥技术不过关。因为静脉穿刺除了要找准血管,进针做到“快、准、狠”之外,进针的角度也大有讲究。当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接近45°时,进针最为容易且疼痛较轻还不易刺破血管下壁。

2,“吊盐水“好得快么?

由于我是“一次性”“大剂量”地直接进入体循环,不存在被消化系统吸收的过程。发挥药理作用会非常快,也是很多人口中的“好得快”所以很多人一生病就喜欢用我。但一生病就想着要“吊盐水”是非常错误的!

静脉输液是侵入性操作,本身存在诸多风险如感染、静脉炎、药物渗漏、电解质失衡等所以说“输液风险堪比一次小手术”!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年度监测报告》,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57.8%,远超于口服和肌肉注射。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用药原则,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吊盐水”!

一般以下3种情况才可以选择静脉输液

1、患者昏迷不醒或吞咽困难;

2、患者出现严重吸收障碍,例如反复呕吐、严重腹泻;

3、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要求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高浓度。

3,输液的速度不能自己乱调!

有些急性子的患者总嫌滴速慢,想赶紧吊完盐水后走人,他们会自行调快滴速;还有些人觉得吊得快会不舒服,就自行调慢滴速,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滴注的速度是由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输液量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绝不能随意调节。

一般情况下:

● 老年人滴注速度建议每分钟20~40滴

成人滴注速度建议40~60滴/分钟

新生儿一般控制在6~8滴/分钟

12个月以内的婴儿控制在8~10滴/分钟

1~3岁幼儿为10~15滴/分钟

学龄儿童控制在15~30滴/分钟。

患有心脏疾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以30~40滴/分钟为宜。

不同性质的药物,要求的滴速也不同,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适当调慢滴速。

血管活性药物控制在24滴/分钟;

氯化钾以30~40滴/分钟为宜;

脱水剂需要较快滴速,一般106~192滴/分钟;

抗菌药物、止血药应60~80滴/分钟。

随意调节滴速,过快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肺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

4,不及时拔针有危险吗?

有时候,患者或家属会大叫:“快吊完了!要进空气了!危险!”其实,不必太过于担心。一般情况下,即使输液后忘记拔针,空气也是不会进入静脉的。这是因为静脉输液是利用了,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平衡原理,要求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输液就可以顺利地进入体内。

当输液接近完成时,输液系统的液体静压会减小,当低于静脉压时即使不拔针也不会带进空气。当然,有时静脉压占优,输液管里会有回血形成,这时您也不必过于惶恐,只需要将输液管上的调节器开关,调至远离滴管的一端,即可减少回血。其实,最佳的拔针时间是在输液袋内液体滴完后,输液管内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时。

提醒,拔完针后建议按压,否则会手肿、出现淤青。

微信图片_20190415092343.jpg

小贴士:

1、若按压时间过短,血管穿刺部位血细胞凝集块尚未形成,会导致出血或形成皮下淤血,所以一般建议拔针后至少需要按压3分钟以上,以5分钟最为适宜。

2、按压“姿势”也很重要。拔针后,按压方向与血管平行,即在按压针眼的同时按压血管,增加局部受压面积可有效防止皮下出血及淤血的形成。

5,输液美容、养生?NO!

近日,湖南一位热衷于养生的阿姨,竟将20多种水果混合榨汁之后,经过简单过滤,自行进行静脉注射。结果立即感到皮肤搔痒,体温上升,就医后继发了全身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险些丧命。将果汁进行静脉注射,极易引起感染、静脉炎、血栓等,不仅不能养生,还会害了性命!

我想振臂一呼:我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为危重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美容、养生,请不要扯到我头上啊!

“输液好得快”

“输液可以疏通血管”

“输液可以补充营养”

“小朋友输液比吃药方便”……

这可都是你们的误解哦!

事实上,一般感冒、发烧是不需要输液的。只有高烧不退、继发严重细菌感染,才需要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输液。

输液疏通血管也只是短暂的作用,实际情况是输液中若有细小微粒存在,极易粘附在血管上,反而不利于疏通。静脉输入营养液,仅适用于危重病人或者口服经胃肠道无法吸收的患者。对于儿童而言,由于脏器发育不完全输液,更易诱发不良反应,风险远远大于受益!

要紧的事情重复一下:“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输液风险堪比一次小手术”,谨慎选择!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才带来健康。

※本文来源:"上海发布"。如果您有更好的内容欢迎投稿。投稿联系微信:zhiziya1130,原创首发稿酬丰厚。

※“安养指南”旨在传递科学的养老理念,为需要的长辈及家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文章均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全部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 还没有安养帮账号,立即注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