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位于上海市中心位置,是上海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最高的区之一。截至2018年底,静安区户籍总人口92.41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35.0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8%;80岁及以上5.82万人,百岁老人235人。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40%。
随着深度老龄化的来临,静安区近年来不断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以满足市民的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截至2019年7月,静安区在运作的养老院共29家,社区长者照护之家16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9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4家,社区助餐服务点64家,“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57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15家。在上述的为老服务机构中,仅有12家养老院开设了内设医疗机构,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在养老院中占比仅为41.3%,在总的为老服务机构中医养结合所占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各机构医养结合开展的模式
按照《上海市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内设医疗机构设置与单位服务人数、服务功能相适应,设置分为综合门诊部、卫生所和保健站(医务室)三种。目前静安区在运作的29家养老院中,以内设医疗机构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仅12家,其中冠名为卫生所1家、医务室或保健站11家。上述均为医保定点机构。
服务内容
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也可根据职业卫生特点、医学模式转变以及功能社区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经调查,目前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承担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为入住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即门诊(含巡诊)医疗工作,涵盖的疾病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确诊的慢性病、季节相关性疾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涉及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预防保健和食品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传染病防治以及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几乎为零。
科室设置
全科、内科诊疗是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的主诊科目。在12家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中,临床科室除外全科和内科,主要集中在外科、中医、康复科,设置预防保健科的仅有1家,医技科室主要设置有药房、治疗室、医疗废弃物存放室,规模大的设有检验科。
人员配置
按照《上海市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卫生所人员配备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2名执业护士;至少有1名药剂专业人员;至少有1名医技专业人员。目前1家卫生所人员配备为执业医师6名;执业护士6名;药剂专业人员2名;医技专业人员0名。11家保健站(医务室)执业医师人数在1-4名不等(含未注册),执业护士人数在1-6名不等,药剂专业人员大部分缺如或为转岗培训人员,医技专业人员缺如。
房屋和设备
按照《上海市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卫生所的使用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保健站(医务室)的使用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静安区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硬件条件基本符合。在基本设备配置上血常规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高压灭菌设备基本没有配备。
对于未开设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常见的医养结合模式是传统签约合作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医疗机构定期派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巡诊并提供医疗服务,而养老机构负责治疗后康复和恢复期的护理服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无法提供医疗方面的服务,医养结合也无从谈起。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