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突袭
69岁的他,平日自觉身体硬朗,仅有轻度胃溃疡的老毛病。从去年三月起,他开始频繁感到腹痛,以为是胃病复发,便自行服药缓解。就这样拖了一个月,情况急转直下——食欲严重减退,体重暴跌二十多斤。
直至就医检查,结果却是一纸残酷的诊断:胰腺癌晚期,伴腹腔广泛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
同年九月,患者离世。从确诊到生命的终点,不到半年时间。
1为何胰腺癌如此凶险?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其致命性主要源于两方面:
隐匿性强,难以早期发现
胰腺深藏于腹腔深处,被胃、十二指肠等器官紧密包围,常规检查难以触及。当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多已进展至中晚期。
治疗困难,预后极差
尽管采取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患者整体五年生存率仅约5%–10%。即便是成功接受根治手术的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也难以超过20%。若不积极干预,自然生存期往往只有四个月左右。
据部分地区肿瘤登记数据统计,胰腺癌的五年相对生存率约为13%,其死亡率与发病率高度接近,反映出这一疾病的凶险本质。
2警惕这些身体信号!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因以下表现就诊:
●持续性上腹不适或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饭后可能加重;
●消化系统异常,如食欲骤减、恶心呕吐;
● 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与乏力;
●梗阻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小便浓茶色、大便呈陶土样;
●新发糖尿病,近半数患者在确诊胰腺癌时伴有血糖异常。
3谁是胰腺癌高危人群?
虽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吸烟:是目前最为明确的首要危险因素,吸烟量与年限与风险呈正相关;
●长期过量饮酒;
●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热量饮食、频繁饮用咖啡;
●糖尿病史,尤其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
●肥胖,体重指数(BMI)超过35者风险增加约50%;
●慢性胰腺炎,尤其与遗传相关的类型;
●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中有多名早发胰腺癌病例;
● 其他,如特定职业暴露、地理环境等也可能产生影响。
4如何构筑防癌屏障?
面对这一隐匿而凶险的疾病,预防与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 立即戒烟:戒烟10–20年后,患病风险可降至与非吸烟者相当;
●调整饮食结构:坚持低糖、低热量、均衡膳食,结合规律运动,将体重与体脂维持在健康范围内;
● 控制慢性病:规范治疗糖尿病与慢性胰腺炎,减少对胰腺的长期损害;
● 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具备上述危险因素,尤其是有胰腺癌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专项检查;
●关注身体警报:年过40者,若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黄疸等异常,务必及早就诊。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坚持适度运动与定期体检,不仅是抵御癌症的有效方式,也是维护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石。
生命无法重来,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行动起来,从今天开始。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