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帮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更便捷
安养帮小程序
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更多服务
安养帮服务号
咨询养老顾问
400-6060-215

盐田区老年人认知障碍关爱支持项目服务案例:以个案管理构建认知友好型社区守护体系

“老年人认知障碍关爱支持服务”重点民生项目是由盐田区民政局主办,盐田区社会事务中心·招商观颐之家承办,该项目创新引入个案管理模式,围绕“科普—筛查—干预—照护”全流程,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全周期的认知健康支持服务。截至2025年10月,项目已实现海山、盐田、梅沙三个街道全覆盖,累计服务超过1000名长者,其中8名存在认知风险的长者通过精准干预实现认知能力显著提升,同时有效赋能社区照护者与志愿者队伍,为构建认知症友好型社区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盐田方案”。

一、构建系统化个案管理模式:从零散服务到整合支持

项目突破传统单一服务模式的局限,构建以“一人一档、全程跟踪”为核心的个案管理机制,形成“专业团队+跨部门协作+社区参与”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确保服务对象获得持续、适配的专业支持。

(一)专业团队建设:夯实个案管理专业基础

组建由医疗人员、认知评估师及社工构成的多学科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医疗人员负责慢性病管理及健康监测,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咨询;评估师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数字化筛查工具,定期评估认知功能变化;社工统筹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协调资源衔接,设计并实施非药物干预方案,如记忆训练、认知游戏等。例如,针对合并糖尿病与帕金森病的中度认知障碍长者王叔叔(化名),团队通过家属沟通优化用药监督机制,保障药物干预的连续性与效果。

图片 1

【非药药干预训练】

(二)跨部门协同机制:打通资源衔接壁垒

建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区老年协会”联动机制:由盐田招商观颐之家统筹项目推进,整合区、街道、社区三级资源;积极对接深圳市康宁医院康复医学科及老年精神科专家,为复杂个案提供专业医疗支持,如在2025年10月成功协助一名社区居民(海山街道)完成转诊就医;各社区老协则发挥熟人网络优势,动员目标人群参与筛查与干预,为个案对象的识别与跟进提供社区基础。

图片 2

【在公众号上预约挂号】

(三)社区参与赋能:增强服务可持续性

项目面向前期筛查中识别出的70余名高风险长者,在三个街道组织开展“脑健康科普教育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专业讲座提升居民“早防早治”意识;同期开展家庭照护者专题培训,内容涵盖认知障碍沟通技巧、应急处理与居家安全改造等,累计培训20余人次。参训志愿者李阿姨(化名)反馈:“培训后不仅学会如何耐心倾听、使用简明的沟通方式,还能有效协助家属缓解照护压力。”

图片 3

图片 4

图片 5

图片 6

【科普教育】

二、个案干预实践:从风险识别到功能提升

项目基于数字化筛查工具,从1001名接受初步评估的老年人中识别出200余名认知风险人群,其中70余人参与二次筛查。结合筛查结果与社区推荐,最终选取8名轻中度认知障碍、家庭支持系统较弱的长者作为重点个案,开展为期3个月的“机构干预+居家支持”闭环服务,实现认知功能与生活品质的双重改善。

图片 7

图片 8

图片 9

图片 10

【康宁医院医务人员二次评估】

(一)机构集中干预:打造专业康复支持环境

2025年5月至7月,8名长者分批次入住盐田招商观颐之家认知症专区,接受为期1个月的机构干预。项目根据每位长者的认知特点与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对中度认知障碍的王叔叔(化名),重点开展基础认知训练,通过数字追踪、简易计算等任务提升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同时,机构提供规律化的生活照料与日程安排,包括晨练、早操、团体游戏等,帮助长者重建生活节律。

图片 11

图片 12

图片 13

图片 14

【鹤灵APP认知干预训练】

(二)居家延伸支持:巩固干预成效

集中干预结束后,7月-10月是居家支持阶段,采取“线上训练+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维持干预效果。线上为长者开通认知训练平台账号,依托深圳市鹤灵医疗设备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专业APP,根据每周评估结果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鼓励每日完成15分钟训练,并设置全勤奖励机制以提升参与度;线下由社工/医护人员对每个个案进行入户跟进,结合居家环境开展认知训练等。针对慢性病管理需求,医疗团队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提供饮食指导,如建议彭阿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高脂饮食,夯实健康基础。

图片 15

图片 16

图片 17

图片 18

【长者健康管理】

(三)小组干预强化:构建同辈支持网络

2025年8月至9月,项目组织8名长者开展4节“智享时光”认知干预小组活动,以游戏化、生活化方式强化干预效果。活动围绕计算、注意、回忆、执行与结构能力五大维度设计主题:“超市找零”任务提升计算能力,何阿姨从最初无法完成20元以内找零进步至能独立计算5件商品总价;“拼图搭建”训练空间结构能力,韩阿姨从无法识别拼图边缘到可协助完成中国地图拼图;“回忆分享”环节鼓励长者讲述个人经历,王阿姨首次主动分享年轻时的职业故事,获得同伴认同,情绪状态显著改善。小组活动后,参与者自发组织线下交流,形成可持续的同辈支持网络。

图片 19

图片 20

图片 21

图片 22

【小组活动】

三、服务成效:从量化改善到生活质变

经过3个月的系统干预,8名长者在认知能力、生活参与度及家庭支持系统方面均取得显著提升,服务成效通过量化评估与质性反馈共同验证。

(一)认知功能改善:实现稳步提升

MMSE前后测对比显示,8名长者认知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2名中度认知障碍者转为轻度,4名轻度者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例如王叔叔评分从16分提升至21分,可独立完成简单家务;何阿姨由24分升至28分,能协助朋友处理社区活动报名事宜;韩阿姨从19分进步至22分,时间与地点定向能力增强,坐过站情况减少。整体认知水平较干预前提升23%,超额完成预设目标。

图片 23

【前后测图表】

(二)生活参与度提高:从被动到主动

干预前,8名长者中有3人存在明显情绪低落。服务后,其社会参与意愿显著增强,如范阿姨(化名)积极报名各类社区活动,彭阿姨(化名)重拾生活自信。家属反馈长者自我价值感提升,王阿姨(化名)家属表示:“母亲现在每天主动进行脑健康训练,还会提醒家人关注认知健康,整个人变得开朗积极。”

图片 24

【参与集体活动】

(三)社区支持能力增强:形成科学照护氛围

项目有效提升社区对认知障碍的认知水平,前期筛查的70余名长者对认知障碍的知晓率从35%上升至88%,主动参与复查的比例达10%。家庭照护者培训后,志愿者与家属更能科学应对认知症相关行为,一名参与者表示:“现在懂得如何耐心回应母亲的重复提问,并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其焦虑,家庭矛盾明显减少。”

图片 25

【课程互动场景】

四、经验与启示:个案管理模式的可复制价值

本项目通过个案管理模式的系统实践,为认知障碍社区服务提供了可推广的经验:一是突出精准化,以数字化筛查与动态评估为基础,实现服务对象的精准识别与干预方案的个体化调整;二是强化协同化,通过跨部门资源整合,打破服务壁垒,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的服务合力;三是注重可持续化,通过赋能社区照护力量,将专业服务转化为社区内生支持能力。未来,项目将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扩大覆盖范围,探索“认知障碍服务+智慧养老”融合模式,如引入智能设备实现健康数据实时监测,为个案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持续推进认知友好理念普及,助力实现“老有颐养”的民生目标。

图片 26

—— 联系地址 ——

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盘山公路2号

8号线沙头角地铁站A1出口 步行约450米

公交盐田福利中心站 步行约20米

图片 27

机构详情: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招商观颐之家

全部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 还没有安养帮账号,立即注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