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帮

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更便捷
安养帮小程序
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更多服务
安养帮服务号
咨询养老顾问
400-6060-215

经济学者看养老金亏空:养老困局,压力带来变化

新闻频频曝出养老金亏空问题可能会引起大家的担忧,作为养老服务从业者的小编也特别关心,希望专业人士能给出一些专业解读。本文为温克坚先生为安养帮撰稿。

温克坚:经济学家、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有2.49亿,占总人口17.9%,中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提早到来,既有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生育率下降等因素,当然更显性的因素肯定是国家强力推进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扭曲,决策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做了调整,具有更大的灵活度,不过这些都无法改变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事实。

微信图片_20190514215158.jpg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养老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话题,相关的公共政策框架面临压力和挑战,在压力之下如何做出有前瞻性的调整,事关重大,需要各界集思广益。

微信图片_20190514215209.jpg

△中国社保结余

危言耸听的警示不必太在意

目前看来,养老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养老金支付的可持续性问题。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在现行企业费率为16%的基准情境下,2019~2050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将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负数将越来越大,养老保险基金可能会在2028年出现当期赤字并不断扩大,并且可能会在2035年出现结余耗尽的情况。

微信图片_20190514215212.jpg

△中国社保赤字

为了解决养老金可持续性问题,学界和官方拟议的解决方案包括调整缴费率,延长退休年龄,推进全国统筹,加大国有资产划转等等手段,这些解决思路各有其合理性和内在阻力,比如调整缴费率就和经济运行速度和效率高度相关,延长退休年龄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其中义务和收益如何分配也需要公众参与基础之上的广泛审议,推进全国统筹需要在平衡地区利益,而加大国有资产划转也会动了既得利益群体的奶酪,虽然有这些结构性的矛盾,但由于养老保险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信随着养老金支付压力的逐渐增大, 决策层最终将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必要的政策调整来解决养老金赤字问题,目前的一些危言耸听的警示倒也不必太在意。

美国私人养老金计划值得借鉴

一个基础性的大范围内统筹的养老框架固然是众多养老体系的典型特征,但一些替代性的思路也值得大力探索,比如美国就在里根政府时代,对传统的养老体系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大力发展私人养老金计划。私人养老金的主体是私人部门,包括企业、工会以及经政府批准的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强制性、准强制性和自愿性等不同类别。各种职业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都属于私人养老金的范畴。私人养老金具有更强的资本属性,美国私人养老金能入市投资各类证券产品,具体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平衡基金、货币基金、股票、债券等。截止2016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总储备高达25.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18.57万亿美元)136%。而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年金总储备仅为1.1万亿元,相当于我国GDP(74.4万亿元)的1.5%,显然,多种组合形态的私人养老金计划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整体而言,将会提升养老体系的安全性和效率,这需要官方保持更开放的决策思路。

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养老服务发展

除了养老金的可持续性问题,老龄社会另外一个痛点是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也就是养老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问题。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有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而机构养老尤其需要大力推动市场化解决方案。

根据官方数据,2018年底,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共16.38万个,床位总数746.3万张。养老机构“住不上”“住不起”“住不好”的问题十分突出。

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22.3万亿元,未来10~15年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

为了匹配这个市场的发展,需要在政策层面进行大力调整,祛除那些不利于市场发展的抑制性政策。过去数年,从省级层面,到部委层面,再到国务院层面,陆续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改善融资便利,优化养老营商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调整。这些改善在国务院办公厅4月16日前发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尤其显著。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政策措施依然具有浓厚的计划或管制色彩,离一个充分竞争的养老服务市场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有些政策举措则受制于其他政策,构成养老服务市场的巨大钳制。目前养老产业市场,不缺乏看好该行业投资主体,也不缺乏资本,但是在养老机构的土地供应方面,由于各地政府普遍被高度计划性的用地指标约束,而有限的用地指标又往往被用来最大化土地出让金收益,养老基础设施需要的平价土地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土地成本事实上构成了市场准入的高门槛,这是养老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

或许可以乐观的期待,未来数年,随着养老压力越来越显性化,不但会导致养老领域相关政策的调整,也将在相关的市场服务机制方面,催生一些积极的变化。

作者:温克坚,经济学家,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安养帮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全部评论(0条)

我要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 还没有安养帮账号,立即注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