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养儿防老”的旧观念,在国德,银发时光被张菲菲奶奶和时家桢爷爷绘就成多彩画卷:做志愿、写文章、拍视频……他们以“自主享老”的姿态,在精心搭建的舞台上,将晚年活成了主动创造、眼里有光的新篇章。
✦✧“红袖标”张奶奶:志愿服务“全能手”✦
在国德的晨光里,总能看到80岁的张菲菲奶奶带着红袖标疾步穿梭的身影。这位担任长者志愿者大队长的长者,既是迎新接待处的"活地图",又是调解情绪的"开心果",更是各类活动的"全能选手"——从运动会主持人到智能手机课堂的"银发讲师",从赶集日的义卖摊主到文艺汇演的节目策划,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爽朗的吆喝声。
新入住的长者刚放下行李,张奶奶开启“唠嗑外挂”:从房间号到生平经历,连爱吃什么都问的清清楚楚;谁要是心情不好,她立刻开启“夸夸模式”,三句话就能把人逗得笑出褶子。
当被问及精力来源,菲菲奶奶笑道:"咱们国德把'老有所为'变成了充电桩,我这'余热'才能联网发光呢!"——这句话道出了国德模式的精髓:通过搭建展示平台、提供资源支持、建立荣誉体系,让每位长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奉献坐标。
✦✧时爷爷的笔耕岁月:墨香流淌真情✦
每日写作的时爷爷,已经保持了六十年的创作习惯。每月向《国德月刊》投递的稿件中,既有生活随笔,也有养老院见闻,更不乏哲理小诗。时爷爷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着他的著作:《家桢随笔》记录市井百态,《喻世明言》蕴含人生智慧,还有《时家桢回忆录》里记载着跨越半个世纪的故事。
这些流淌着真情的文字,不仅细致记录了国德养老院的美好点滴,更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温柔照亮着每颗阅读的心。有人因他笔下的坚韧重新振作,有人因他描述的温暖学会珍惜,更多人在字里行间读懂了热爱生活的模样。就像时爷爷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写作哪里只是我的爱好?这分明是我传递温暖、分享幸福的方式啊。"
国德始终将长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放在心间,这里不仅为长者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用心发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大家将所长化为生活的亮色。就像为时爷爷这样的写作爱好者,让他的文字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让更多人看到长者身上蕴藏的智慧与活力。
✦✧镜头前的华丽蜕变:镜头恐惧到舞台王者✦
在如今热闹的互联网短视频世界里,时爷爷和菲菲奶奶早已不是镜头前的生涩新手,而是多部情景剧里不可或缺的常驻演员。镜头对准他们时,两人眼神里没有丝毫闪躲,反而透着一股从容自在 —— 在这片虚拟天地里,他们已习惯了当“主角”的感觉,用自然的演技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聊起第一次面对拍摄镜头的契机,菲菲奶奶总会忍不住笑出声来:“那会儿孩子们突然找我拍视频,我心里又惊又慌,自己都七老八十了又一点拍摄经验都没有,所以我一口就回绝了,后来孩子们又来劝了好几次,我架不住他们软磨硬泡,心一横就答应了,哪儿想到拍出来的效果还真不错,好多人在评论里夸我呢!”
一旁的时爷爷听着奶奶的话,也慢悠悠地补充道:“我一开始对这拍视频的事儿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架不住她喜欢啊,没想到拍着拍着,自己也觉得挺有意思的。看着视频里我俩拌嘴、说笑的样子,就跟平常过日子一样,还挺有滋味的。”
✦✧破茧“自主享老”:生命绽放新舞台✦
从“养儿防老”的传统桎梏中破茧而出,张奶奶与时爷爷以“自主享老”的姿态,将晚年生活绘就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当养老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银龄岁月不仅能延续中年的精彩,更能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华彩。
在国德,从来没有“七老八十就该守着旧日子”的规矩,反而是处处透着对长者精神需求的细心关照,国德懂的,长者要的不只是安稳的日子,更是能像年轻时一样,眼里有光、心里有劲儿,能笑着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