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这里快6年,这里比家里还舒心!”2019年8月,84岁的李蕴钦奶奶搬进了国德养老院,现在她已90岁高龄,在这里度过了6年时光。“能住这么久,就是因为对这里很满意。” 提起在国德养老院的日子,眼角的笑意藏不住。如今她已是院里的“老住户”,更是国德服务的“代言人”。
01主动寻暖处,一见倾心定国德
老伴走后,李奶奶便一个人住。家里请了保姆,可保姆总捧着手机,有时剩菜剩饭就那么放着不热,日子过得冷清又孤单。也是从那时起,她心里悄悄萌生了住养老院的念头。
她起初没有跟子女说,自己瞒着子女看了三家养老院:有的房间逼仄,墙角积着灰;有的把能走的和卧床的老人混在一层,一进门就是挥不去的异味。直到二女儿开车带她来到国德,车刚拐进大门她就动了心——“门口的桂花树正开着,连廊绕着楼转,下雨不用踩水;走进楼里,窗明几净”。当即,她立刻就决定入住,预定了房间。
孩子们一开始很不理解,拉着她问:“家里好好的,怎么突然要去养老院?”李奶奶解释道:“我想找个能说话、能参加活动的地方,国德这样的环境,比一个人在家待着更适合我。”
02做个热心肠,融入集体奉献他人
李奶奶一住进国德,就加入了长者志愿服务队。谁能想到,这个现在能自然握住老人手的她,曾有过“碰一下床栏就要洗手”的洁癖。“我以前有洁癖,现在都改了。”她记得刚做志愿服务时,护理员总帮她递纸巾,见她总去洗手,就笑着说:“奶奶,您看这栏杆我刚擦过,干净着呢。”
作为服务队的一员,李奶奶最常做的就是帮新入住的老人融入这里。新伙伴刚来时,多半带着点想家的情绪,有的还会闹别扭。她和菲菲奶奶就总楼上楼下地跑,陪着他们挑房间、说家常,把自己住在这里的舒心事儿慢慢讲给他们听。
她说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爷爷。“刚来时那个爷爷心里堵得慌,天天骂儿子“把自己丢在这儿送死,我和菲菲奶奶跟在后面劝,嘴都说干了。后来他住进7楼房间后,才渐渐安定下来。去年院里办老年运动会,他还拿了个二等奖。现在在连廊上遇见我,他还会笑着跟我打招呼,聊两句。“
03贴心人常在,国德养老细节暖心
作为院里的自理型老人,李奶奶本可以自己打理生活,无需护理员过多操心,但前段时间一场脚疾,让她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国德服务里藏着的温度。
”那段时间,我得从康养楼去医疗楼做理疗,护理员小两口轮着推轮椅接送我,有时赶上饭点,俩人都顾不上吃饭,总是先把我安顿好。““不光接送贴心,每晚七点多,他们总会主动来问我要不要涂止痒膏;还有晒衣服、换被褥这些事,根本不用我们伸手,他们早早就帮忙做了。”
这些本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关怀,让她心里温暖如春。为此,她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送给护理员以表感谢。
04院长带好头,爱老心思藏日常
在李奶奶看来,国德最让人安心的,是那些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软服务”。李奶奶说,国德养老的院长对老人和蔼可亲,不管老人是年老还是患病,她总是笑脸相迎,询问他们的情况,遇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她会躬身拥抱;面对卧床的老人,也会俯身轻抚,关切问候。
“院长从不嫌弃老人,她带出来的团队自然爱老敬老、贴心热情,我们都叫她‘美丽院长’” 李奶奶的话,道出了优质服务传承密码。
“90岁了,我还能当志愿者,越活越精神!”从主动入住到主动奉献,6年时光里,李蕴钦奶奶在国德养老找到了归属感,活出了精气神。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