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照护与农村留守老人照护是我国养老护理事业的两大焦点。因为只有护理员有尊严,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才会有尊严。”12月12日,在“2024年护理员职业发展共创公益活动”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说。
活动现场,《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发布。该报告由福寿康集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联合主编。
报告从公益角度出发,对分布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七千余名养老护理员进行深度调查与分析,揭示其职业现状概貌,从培训体系、优化结构、政策与保障机制建设、技术创新、职业价值、服务供给体系等多维度对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出发展建议。
2024养老护理员画像:女性占比达89.76%
调查中7264名养老护理员样本分布在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女性、大龄、初中、农业户籍成为养老护理员画像的关键词。
与2023年首次发布的报告一致,女性养老护理员的占比依然超过80%,达到89.76%,女性仍是这一职业群体的主力军。
在年龄构成方面,50-55岁养老护理员占据了近四成的比例,41-55岁占比合计超过63%,30岁以下占比仅3%。在分性别的年龄构成中,女性护理员的比例普遍高于男性,特别是在50-55岁年龄段,女性护理员的比例达到90.85%,这表面2024年的调查中大龄女性养老护理员占比更加突出。
与2023年调查结果类似,农村户口的养老护理员占据了较大比例,为63.24%。初中学历的养老护理员占比56.13%,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员仅占2.93%。
2024养老护理员心声:期待专业成长与职业认可
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养老护理员反应需要提升专业照护技能,其次是沟通交流技能和心理疏导技能。在专业照护技能中,慢病护理技能、安全护理技能和用药护理技能是最需要提升的。
研究分析发现,农村户籍养老护理员对于沟通交流技能和专业照护技能的提升需求最为显著,因为农村户籍的年长员工仍是护理员的主体,而其并未通过求学、工作、人口流动、在职教育等实现城镇化,对于相关技能的掌握是最匮乏的,应该给予重视。
此外,与大众认知有所偏差的是,受教育程度高反而越需要提升专业照护技能,结合实地调研,养老照护技能可能存在着“高学历技能洼地”的现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约七成养老护理员期待设立专属节日。
“养老护理员的质量决定了全社会养老服务的质量,决定了亿万老人养老生活的质量。”报告编委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会长罗守贵在对该报告总结与点评中指出,基于以上研究,报告也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包括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养与技能;优化养老护理员的结构并增强职业吸引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护理队伍等等。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在主旨发言环节就未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市场、制度、文化层面的三重着力点,并基于此提出“激活服务市场,完善配套体系,提升人才待遇,塑造尊才氛围”的应对策略。
报告编委会主任、福寿康集团董事长张军在活动中介绍,将把自主研发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平台“福教授”免费向全体护理人员开放。该平台能够提供护理操作相关的视频与知识,有助于护理员提升专业技能和安全护理意识,方便他们随时开展学习。
“2024年护理员职业发展共创公益活动”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福寿康智慧医疗养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承办、嘉兴世道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嘉兴市万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研报告发布,女性占比达89.76%.2024-12-13)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