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加速的当下,养老服务行业正成为年轻人职业转型的新舞台。24岁的胡娴与“社工科班出身”的田龙行,两位年轻人如今在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开启了跨界养老之旅。他们用创意与热情打破传统养老院的暮气,让平均年龄84岁的“老朋友们”活出了青春气息。
这场跨越年龄界限的“隔代亲”让暮年不再是国德院里孤独的代名词,而是充满欢声笑语、温情满满的幸福时光。
▲国德养老品牌社工团队
从“哄娃”到“伴老”
幼教经验解锁新赛道
清晨8点,社工胡娴已带着老人们做起早操,动作轻柔、口令清晰。早操结束后,她又化身手工课老师,手把手教老人制作环保主题作品。这位曾经的幼儿园老师,在2023年7月转行成为养老社工后,将幼教的细腻与活力注入养老服务。
“在幼儿园时每天像打仗,现在更注重陪伴和倾听。”胡娴坦言,起初面对老人的固执与脾气也曾无措,但她很快发现秘诀:“老人和小孩一样需要被关注,但得顺着他们的节奏来。”一次手工课上,她耐心指导一位屡屡失败的老人完成作品,对方由衷感叹“你真厉害”,这让胡娴感受到不同于幼教的成就感:“老人的直接认可特别暖心。”
幼教经历更让她的活动策划能力大放异彩。去年“六一”,她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时装秀:老人们用废旧材料制作服装,颤巍巍踏上自制T台,虽步伐蹒跚却笑得像个孩子。“他们说自己‘八十岁当了回模特’,那种自豪感让我特别感动。”胡娴笑道。
▲社工田龙行和胡娴策划环保时装秀
社工科班生
把养老院变成“老年游乐园”
2023年入职的社工田龙行,作为福建医科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生,深谙“精准服务”之道。一年365天,他和团队每天都要策划各式各样的活动,麻将赛、汉服秀、手工课、音乐课、运动会……场场活动座无虚席。“别看爷爷奶奶们腿脚慢,玩起来比我们还投入!”田龙行说道。
相处久了,田龙行发现身边的老人有时候可爱得像孩子。活动时间长了会打盹,受了委屈会找社工“告状”。为此,他们必须将活动和课程设计得精简有趣,“得让他们觉得每天都有新鲜事可盼。”田龙行说。
如今,他作为社工组的组长,每天都鼓励老人们参与活动、协调日常管理。他说现在手机里存满了老人参加活动的照片,“每次翻看都觉得,这份工作真的在创造幸福。”
▲田龙行带领长者志愿队开展融入服务
“朝朝”遇“暮暮”
重塑老人幸福感
在国德老年康养中心的6名社工都是“90后”“00后”青年,他们中有的来自学前教育专业,擅长用教育孩子的方式引导这些“老顽童”,有的出身音乐专业,能带领老人们唱歌跳舞……大家各尽所能,将养老院变成一个其乐融融的老年课堂和游乐园。
“很多人以为养老院沉闷,其实这里充满生命力。”胡娴和田龙行不约而同提到,当98岁的奶奶骄傲展示手工作品,当沉默的爷爷在活动中开口与你交谈,这些瞬间赋予这份职业的成就感远超他们的预期。
从“朝阳”到“夕阳”,这群青春养老人用创意与真心证明:养老服务不仅是“端茶送药”,更可以成为一抹温暖与绚烂。他们的故事,正为养老行业注入新的可能。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