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护理员叶岭妹步履轻快,笑容温暖。她的工龄与中心几乎同龄——整整六年。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如今深受长者信赖的护理组长、优秀党员,六年前的身份,竟是一名保险业的团队长。
从精算风险的保险经理,到守护生命的养老护理员,叶岭妹完成了一次充满勇气与温度的“跨界”,并用六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了一段动人的“国德情缘”。
1抉择:放下保单,托起夕阳
2019年初,叶岭妹因觉丈夫开出租车太辛苦,让她心中萌生了新的念头:何不尝试一份能夫妻相伴、相互支撑的工作?
尽管对“养老护理”并不了解,带着对减轻丈夫负担的考虑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勇气,叶岭妹放下了保险经理职位,选择与丈夫一同投身养老护理事业。这个决定,在旁人看来是“意外”的转身,却开启了她与国德、与长者们绵延六载的深厚情缘。
2转型:从“零”开始,用心抵达
“来之前不太了解这个行业,并不知道要怎么做。”叶岭妹坦言。但迎接她的不是迷茫,而是国德初创团队提供的全面、系统、严格的岗前培训:如何为老人换纸尿裤、如何完成轮椅转换、翻身扣背、预防压疮等……理论实操结合,每一项都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教导。
令人惊喜的是,叶岭妹转型得很顺利。出色的职业素养,让她在仪态和沟通上脱颖而出,同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也让她快速掌握护理技能要领。当被问及是否介意帮老人盥洗身体等贴身护理工作时,她平和地说:“来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建设,知道照顾老人意味着什么。”这份清醒的认知和坚定的决心,是她扎根行业的第一步。
3坚守:六年磨砺,情暖桑榆
转型不易,坚守更难。六年间,与叶岭妹同期入职的许多护理员已陆续离开,她却像一棵树,在国德深深扎下了根。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她的回答朴实而深情:
“有伴”的温暖:丈夫邹水生在她的影响下,也克服了传统观念中对“男护理员”的偏见,从食堂工转岗成为她的同事,夫妻俩在同一个楼层并肩守护长者。这份“夫妻同心”的陪伴,是强大的精神支撑。
“认知”的升华:“做了这么久,对这个岗位有了新的认知。”六年的实践,让她深刻理解了养老护理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良心活,是关乎生命尊严与晚年幸福的神圣事业。
“不舍”的深情:“舍不得这些老人,有感情了。”那些在长年累月点滴积累中形成的信任与亲情,早已将服务关系升华为亲情纽带。
如今的叶岭妹,早已不是当初的“养老新兵”。作为自理楼层的护理组长,她不仅精于一对一的专业照护,更善于管理协调、营造如家般温馨互助的养老氛围。
4归属:长者深情依赖,工作最后一站
这六年多的时间里,当遇到难以沟通、不理解护理工作的老人时,疲惫和委屈也曾让她萌生退意。“但团队会鼓励我说‘你看这楼层的爷爷奶奶对你这么好,你走了他们怎么办?’”正是团队的支持和长者的依赖,让她一次次选择留下。
而长者们早已把她视作亲人。当老人们得知她的生日是六月初九,竟悄悄记在心里,自费去餐厅买好长寿面,亲手端到她面前。那一刻的感动,让叶岭妹觉得:“老人们心里有我……想想也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她坦言:“家里父母都不在了,儿子在外工作,家中有事也是当天去当天回……这六年多,其实国德更像我的家。”这份归属感,源于她对工作的热爱,对长者的深情,也源于国德给予她的平台与认可。
在2023年和2024年的年终大会上,她连续两年荣获“最佳贡献奖”,这便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谈及未来,叶岭妹目光坚定:“我热爱这份工作,希望能做得越来越好。这可能也是我人生工作的最后一站了。”
只要心怀热爱与责任,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绽放光芒。在国德,叶岭妹找到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站”,也照亮了更多长者晚年的归途。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