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德长者吴国俊,85岁
是一名退休教师
曾执教过语文、数学
如今以毛笔为杖
二胡为伴
在国德养老集体生活中
找到了晚年新的注脚
1人生转折中选机构养老
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相伴多年的老伴离世,让吴爷爷经历了人生至暗时刻。此前老伴患病期间,吴爷爷婉拒了子女近身照料的提议,决定亲自协助护工一同照护。一句“年轻人不该被束缚在病榻前”,尽显这位老教师对后辈的体谅。
然而,老伴走后,独居生活的困境接踵而至。他坦言,儿女原本想继续请保姆照顾,但7000元一个月的开销不说,关键是总觉得少了份真心,这让他难以接受。加之子女远在外地,他那句“有本事的儿女在天边,没本事的在身边”的清醒感慨,道尽了当代空巢老人的现实无奈。
因此,子女便想为父亲寻一家优质的养老院。经过对福州多家养老机构的全面考察,国德养老凭借完善的服务体系与优良的环境配套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他们的选择。
2养老日常里树年轻心态
刚到国德时,吴爷爷的身体还带着照顾老伴时熬出的疲惫。如今再看他,不仅能走能动,搬起凳子也毫不费力。
在这里,他的生活规律而充实。每天清晨五点半,无论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地到院子里打八段锦、练太极。他说:“以前在家闷着,越闷越蔫,现在天天动,感觉自己越来越年轻了。”
这份精气神的转变,还藏在他充实的日程里。下午两三点睡醒,他就开始静心练字,笔下的“福寿”二字一撇一捺从生疏到流畅;二胡弦上的调子,也从不成曲到能拉完一整首《荷塘月色》。“不求成什么大家,就是图个乐子。” 爷爷笑着说,“每天有事干,总比盯着墙角发呆强。”他常跟护理员开玩笑:“一看到晚饭、睡觉,就知道日子又少了一天。”话虽如此,眼里却没半分愁绪。“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怕也没用。”
这份豁达也体现在他与家人的相处中。面对64岁的儿子,他常说:“我在这儿有人照顾,你们更要保重身体。”孙子们担心养育压力时,他用“家是宝盖头下一头猪” 的通俗解释,传递着对家庭的朴素理解。而国德,早已成为他心中另一个温暖的“家”。
3集体养老中寻生活乐趣
谈及在国德的集体生活,吴爷爷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废品也能变宝”,这些朴素的理念里,藏着老一辈人传承的生活智慧。他还特别强调,集体生活要有“大爱”:“和老伙计们凑在一起聊新闻、论国事,能说三句的帮着说两句,能说两句的帮着说一句的,这才是集体该有的样子。对我们这些过晚年生活的人来说,和睦相处比什么都重要。”
如今,吴爷爷对国德养老的整体都很满意:食堂每月900元的伙食实惠可口,房间被护理员打扫得干净整洁,楼下绿树环绕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他感慨道:“住在这里可以说很幸福,要知足了,即便有一点瑕疵都无关紧要。”
从老伴走后的落寞,到如今在笔墨弦音里安享晚年,吴国俊爷爷的故事,藏着国德养老最动人的注解——养老不只是照护身体,更是滋养心灵。
正如爷爷说的:“在这里,把心放开,把事想开,把身体舒展开,就能把养老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