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8月24日晚,福建新闻联播用3分10秒的时长,将镜头对准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的一群“00”后养老服务师。节目播出后,“养老服务师”这一新职业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养老服务师,国家新认证
7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第七批新职业,“养老服务师”位列其中。这对早已在该领域深耕的国德康养中心而言,既是对其前瞻布局的肯定,更是对养老行业专业化发展的国家认可。
在福建电视台的镜头下,幼教专业出身的社工主管胡娴将儿童教育理念创新性融入养老服务,每天带领老人做手势舞,通过科学设计的动作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有效预防认知功能障碍。
照护部主管王银叶则展现了护理专业的深厚功底,从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到心理疏导,她总能精准把握老人需求,为失能失智老人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
无数年轻人第一次意识到:养老工作不再只是传统观念中的“端屎端尿”,而是一门融合教育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于一体的“超级职业”。
多学科融合,重塑职业内涵
“养老服务师与传统护工有何不同,不就是照顾老人的活吗?”节目中,记者向两位00后主管抛出这个尖锐的问题。胡娴和王银叶的回答,被业内誉为“教科书级”的解答。
胡娴从容回应:“很多人只看到生活照料这一项,其实我们工作的专业性远不止于此。比如面对失能失智老人,需要运用老年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为其量身定制专属的活动方案和照护计划,这是普通护工和保姆无法做到的。”
王银叶直面社会偏见:“以前一提起‘保姆’‘护工’,很多人就认为是端屎端尿的话。”她话锋一转,道出新职业名称带来的改变:“但‘养老服务师’这个称呼,让人感受到的是专业和尊重。”
在她看来,这份工作的本质是:“爷爷奶奶更需要的是我们的陪伴、尊重和关爱。我们要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的忘年交。”从打破刻板印象到诠释职业内涵,王银叶的回答生动展现了新职业带来的认同感与荣誉感。
青春伴夕阳,焕发养老新生态
在国德康养中心,一股年轻的力量正在重塑传统养老生态。年轻的养老服务师们用蓬勃朝气重新定义养老服务。王银叶与老人击掌问候、清晨亲切碰头,这些温暖细节展现了超越传统照料的情感陪伴与精神关怀。
国德创新推出“国德社交币”机制,鼓励长者参与文娱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全年不重样的生日会与节庆典礼,均由专业社工团队精心策划。如社工主管胡娴所言,工作虽偶有疲惫,但每当看到老人们由衷的笑容和积极反馈,“一切值得”就成为她与团队最真实的心声。
作为行业标杆,国德养老服务师的实践正在深刻改变社会对养老行业的认知。通过福建电视台的报道,越来越多人看到:养老服务师规划的不只是老人的日常作息,更是他们晚年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这是一份用专业和爱心浇筑夕阳红的事业,更是有温度、有尊严的新职业。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