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
当他们老了,有些事情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他们一点时间。当他们老了,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他们,要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当他们老了,需要有人紧紧握着他们的手,陪伴他们......
在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多年后,谁来照料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或卧床难起或有菜难烹的你我?
“老有所护”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需要。
“五个老有”需与时俱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把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概括为“五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而与多数老人息息相关的护理需求却被忽视。
“五个老有”被引入法律,始于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曾被称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养老形式”。而2012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依旧把“五个老有”的文字原封不动复述。
从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来看,在老有所养等“五个老有”之间,还有“老有所护”的问题未被提及。回归现实,“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象依然存在。近几年,从“失能老人遭子女弃养”到“九旬失智老人被保姆虐待”,这些“老无所依”的新闻中,失能、失智的老人急需“老有所护”。
老龄化社会逼近
近年来,全国两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每年都与时俱进产生新议题。
当前,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4亿。这其中,有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与此同时,以家庭为单位,越来越呈现出小型化、少子化趋势,一旦家中出现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整个家庭都将面临困境。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测算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
做好医、养、护结合工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但目前全国医、养、护工作还存在诸多挑战和难题。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依然难以满足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老龄化社会逼近,一边是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猛增,另一边却是劳动力匮乏,“护工荒”现象的持续蔓延。
老有所“护”,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老无所护”一方面反映着部分人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是导致医院病房长期爆满,乃至全国医疗支出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在现行医疗体制及社会状况下,当康复遥遥无期、亲属陷入崩溃、护理费用飙升……对于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来说,是“无法承受之重”;对于加速老龄化的社会来说,这是必须跨过去的坎。早日实现“老有所护”,越来越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宏大社会命题下急需改善的关键问题之一。
发展“老有所护”事业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今后整个中国养老服务业中最具突出的一个刚性需求,也是带动其它相关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引擎,更能壮大出现新一轮资本性的经济增长,还能为全体公民老年期提供一个充满阳光的保护伞和编织关乎生命结束期的最后一道保障网。
全领域发力推动老有所“护”
实现老有所“护”越来越成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生活的迫切需要,在此情况下,健康服务模式也渐渐从医院治疗模式向健康维护模式转变。在政策加持、制度调整的同时,一批医护行业的创业企业也加快节奏布局养老医疗市场,由中航信托投资的医护家正在医院病患陪护、养老陪护、母婴陪护的领域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据了解,在抓住社会发展的趋势性赛道之后,医护家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已经在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青海,甘肃、新疆等多省市完成医院陪护的初步布局,并将在2019年继续深耕西北五省市场,同时向中原和南方推进,在医养结合机构内陪护领域迈出关键一步。结合互联网技术,医护家正进一步完善线上运营系统、培训系统。医护家将对全行业的护工资源进行整合、培训优化,做服务上的赋能和匹配,努力打造面向大健康领域的重要服务平台。通过多方的努力完善服务细节,为市场提供可信赖的护理服务,为实现老有所“护”不断助力。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