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News》|文
李曦|译
当下日本高龄人口的居住环境与以往最大的变化是“三代人同住”的情况大幅减少。在65岁以上人口的家庭中,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比例从1989年的40.7%下降到了2019年的9.4%。在过去的30年里,在子孙的照顾下生活,并在与子孙的相处中获得幸福感的高龄人口数量减少了四分之一。
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同时期内独居老人家庭的数量则翻了一番,从 14.8%增加到28.8%。高龄夫妻二人的家庭数量也从20.9%上升到32.3%,约为原来的1.5倍。情况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让高龄人士晚年的“孤独”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高龄人士独居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但未必只会带来被孤立、难以适应社会等负面影响,家庭构成的变化可能对高龄人士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龄人士的身体素质为何有所提高?
在2006年发表的论文《日本高龄者身体机能横纵变化研究》(铃木隆雄)中,从步行速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2002年的高龄人士比1992年时的同龄人年轻了约10岁”的结论。日本体育厅在此后进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调查》也显示,“高龄人士的身体在持续年轻化”。例如,75岁时的身体素质相当于30年前六十多岁时的水平。
身体素质的突然提高,一部分要归功于政府呼吁民众注意运动习惯和健康饮食,但更大的原因还是由于自己生活的高龄人数有所增加。高龄人士依靠自己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高龄人士尽量靠自己解决购物等日常琐事,也对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独居长者维持身体健康的意识动机也高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长者。
与子孙同住的长者,每天被叫“爷爷”、“奶奶”,被人照顾,自然会有“自己年纪大了,做什么事都可以依靠子女”的意识。此外,看到子孙可以轻易做到自己难以做到的事情,很容易感觉到自己的衰老。高龄独居家庭意识到自己衰老的机会相对较少。
高龄就等于弱势群体吗?
独居高龄家庭以不可逆的趋势持续增加,这意味着我们今后仍要继续面对高龄人士孤独、孤立和难以适应社会等问题,但同时这也关系到如何高龄人士的健康水平。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高龄人士的健康水平和身体力量”。
然而,与父母分开居住的年轻人大多会表示“担心独自生活的父母”。许多人可能都觉得“已经六十多岁了,年纪越来越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意外”、“高龄人士属于弱势群体,必须给予保护”。虽然目前“让高龄人士参与社会”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但基本还是为了预防长者出现健康问题,降低需护理的可能性,避免长者被孤立。主要目的是让看护长者变得更容易,没有融入发挥长者自身能力的观念。这并没有从本质上脱离以往“把高龄人士当作弱势群体和保护对象”刻板印象。
日本综合研究所提出,年纪大了后“能做到的事”减少,和“想做的事”之间拉开了差距。而真正需要消除的是“高龄人士的能力”与“被视为弱势群体的观念”之间的差距。
﹡《东瀛观察》是长友养老服务集团推出的一档自媒体栏目,本栏目聚焦于日本养老行业,旨在观察学习深度老龄化的日本社会,为您提供最新的日本养老行业动态、新技术、新思路,为应对中国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提供借鉴与思考。
----------------------------------------
长友养老服务集团——关注长者,友善养老
Aging-Friendly Senior Care Service Group
养老院|CCRC社区|辅具适配与租售|居家改造
发表评论: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